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与世长辞,离开了我们,这位伟大的共和国开创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纪念毛主席的伟大功绩,确保后人永远铭记毛主席的贡献,国家决定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当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突然被哀乐取代,播音员的声音因悲痛而微微颤抖,播送了这一令人心碎的消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同志,于1976年9月9日凌晨10时在北京逝世……”
展开剩余86%中央决定为毛主席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式纪念堂,用以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供人民前来瞻仰。然而,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选址设计小组首先认为,毛主席南征北战,历尽风雨,劳心劳力,应该在一片风景优美、宁静祥和的地方安息,才能体现他的伟大。因此,设计组提出了“水上日出”的构想:碧波浩渺,霞光万丈,红日跃出水面,熠熠生辉。于是,设计组开始在各大水域寻找合适的选址,如中南海、昆明湖等,但最终他们发现这些地方依然未能完美传达毛主席的伟大和人民的敬意。
之后,设计组提出了“山顶红星”的构想,计划在香山、景山、玉泉山等山脉之顶建设纪念堂。但经过一番考察,设计团队仍觉得这个方案未能完全体现毛主席的尊严,最终决定放弃。
面对选址方案屡次受阻,设计组陷入了困境。就在此时,一位设计师提出了将毛主席纪念堂设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建议,最终这个想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一决定不仅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地理位置也非常合适,成为了绝佳的选择。
选址确定后,设计工作随即开始。沈勃是当时纪念堂设计团队的重要成员,他回忆道,在确定纪念堂的建筑形式时,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宏大的建筑才能体现毛主席的伟大与崇高。于是,设计方案普遍倾向于大型建筑,气势磅礴,几乎让人感受到工程量的庞大。
然而,南京工学院的杨庭宝提出了一个50米见方的建筑方案,令沈勃眼前一亮,最终结合了大家的建议,沈勃连夜绘制出了纪念堂的草图。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为一座对称式的正方形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长宽均为105.5米。其对称设计不仅给人一种稳重平衡的感觉,也创造了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表现出浓烈的中心感和庄严的艺术氛围。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的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负责全程领导纪念堂的建设工作。
1976年11月23日下午5时,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的老工人顾士元接到任务,负责雕刻纪念堂奠基石上的“奠基”二字。当时上级下达了紧急命令,要求奠基石碑必须在第二天交付使用。顾士元是雕刻行当中的老前辈,从事雕刻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他技艺精湛,得到了厂内外的一致认可。而最重要的是,他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于是,他立即开始工作,整整一夜没有休息,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完成了雕刻。
1976年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8000多名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界代表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捐赠物资,北京百万市民也自愿参加了义务劳动,为建设纪念堂贡献力量。
在全国六大建筑设计院中,西北建筑设计院是唯一受邀参与毛主席纪念堂设计的单位。设计团队中,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优秀建筑师,包括张锦秋等,他们在仅有的40多天内完成了设计工作。毛主席纪念堂不仅是政治性极强的工程,且其技术要求也异常复杂。为了确保建筑抗震性能,并满足设计标准,结构工程中使用了极为密集的钢筋,而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首次采用。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不仅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中所需的钢筋混凝土数量超过了人民大会堂的两倍多,其他建筑材料更是繁重。为了确保如期完成,设计、施工、物资调配等各方面工作几乎是在同时进行,部分工作甚至要在北京寒冷的冬季里完成。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过程,凝结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辛勤努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工农兵都在为纪念堂的建设贡献力量。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省派遣了大量优秀的石工,而各省市也组成专门班子,确保材料设备的及时供应。
北大厅用于举行纪念活动,设计上非常宏伟。大厅顶部装有110盏葵花灯,内部四根大理石方柱上的装饰华丽非凡。大厅中央,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仿佛亲切地与来访者交谈。为了精雕细刻这尊雕像,来自全国的100多位雕塑工匠通力合作,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座雕像。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不仅有顶级的大理石和花岗岩,还有珍贵的香樟木、青松、樱花等。甚至有来自台湾、贵州等地的礼品,彰显了全国人民的心意和毛主席的伟大。
纪念堂建成后,毛主席的遗体安卧其中,瞻仰厅内,水晶棺的基座使用了泰山的黑色花岗石,象征着肃穆与庄重。每一块石材、每一颗螺丝,都承载着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深情厚意。
历经半年多的艰苦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5月27日竣工,并于同年9月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成为了毛主席与人民之间深厚感情的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